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七团三十七连的博客 - 7tu 7tuan37lian.blog.163.com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七团三十七连的博客 - 7tu

站名: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七团三十七连的博客 - 7tu

网址: http://7tuan37lian.blog.163.com

目录: 电脑网络 > 网址黄页

PR:

Alexa: 0

备案号: 粤B2-20090191

服务器IP: 115.238.126.134   浙江省杭州市 电信

描述: 为了37连战友更好地加强联系开通此专栏,十月金秋南京行,【《情系赵光》回忆录】封面的设计原委( zhangjingzhang ),谱写37连大家庭的友爱与温馨,哦,三十七连,《期盼》,纪念北大荒知青,

查询: [ 网站综合查询 | PR查询 | Alexa排名 | 同IP网站 ]

详细介绍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七团三十七连的博客点击下列网址直接登录凤凰网37连知青点(点击凤凰知青点成员中一师七团37连右面的“博客”二字可直接返回到我们的博客) [cjc 友情提示]http://tieba.news.ifeng.com/zhiqing/tieba.php?tid=3676    大家兴高采烈地浏览南京都市风光,参观原中华民国总统府,了解那段不平凡的历史,雨花台凭吊革命先烈,中山陵拜谒国父孙中山陵寝,瞻仰国父塑像。驱车著名的南京怀古风情观光区十里秦淮和夫子庙,又漫步风光秀丽的玄武湖、观南京古城墙登上著名的中国十大名楼之一、唯一一座先有《记》后有楼的明代建筑阅江楼。虽说是一群年过花甲之人,但个个步态轻盈,一起登山再登楼。登上阅江楼,心情无比舒畅,极目远眺长江,不亦乐乎。(照片为大家在中山陵合影留念)  集体照片中前排左起:吴红、徐宝娟、卫红芳、吴良珍、范其君、张熔炼(又名招娣)李伟珍、王联平、王联平的亲家、邵佩娣、黄志静;后排左起:张靖璋、李俊华、徐宝娟的先生、胡志达、李伟珍的先生、华良谋、胡坚、黄志静的先生。需要说明的是,几位“家属”虽然不是原来的兵团战友,但是大家早就非常熟悉了,已经和大家融为一体,如同一个大家庭。几乎每每有出游,大家总是相叮嘱一定要带上那一半。【封面说明】:■整个大面从上至下以墨绿色渐变成天青色,墨绿色代表着我们曾经生活过的黑土地,天青色代表着北大荒冬天的早晨。上部有由线条图画的天津解放桥、上海东方明珠塔、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和北京的前门(正阳门)四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分别代表四个城市的知青战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北京为何选前门而不是天安门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俺认为天安门代表首都,而前门更能够代表北京市,更有一种沧桑感和京味儿,非常美!你看那前门大街,那就是北京。再说上海的东方明珠塔,按理说应该找一个老建筑诸如上海国际饭店、上海大世界等等,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上可以,那年月国际饭店可是全国最高建筑。但时至今日俺认为东方明珠塔更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所知,以它代表上海知青战友,虽是新建筑,但我们不是也一直生活在天天都在“新”的日子里吗!■画面的中下部分别是茫茫白雪覆盖战友田杰:《哦,三十七连》这篇文章写的真好!我以怀旧的心情读着,仿佛当年下乡时的场景就在眼前,读着读着热泪情不自禁地流下,双眼摸糊了,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同田杰战友一样,我也有一次不平常的经历。这次经历充分显示了在后知青时代,三十七连这个编制,在各地战友的心里仍是一个保持着当年兵团兵团战士的锐气与风采,保持当年不怕艰苦,奋斗磨砺,团结互助的高尚风格与战斗力的三十七连。2011年国庆节刚过,一个求助电话从哈尔滨打进了天津知青战友原37连知青连长邬淑敏家中:哈市知青战友张金生患血液重病,急需去天津血液病医院确诊。求助邬连长帮忙联系医院特诊专家挂号。邬连长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邬连长联系原37连排长王庆章,邸亚军夫妇负责医院挂号与联系招待所事宜。邬连长自己带领朱鸿雁排长,张岩,陈金玲战友亲自到天津火车站迎接我们赴津治病。当我在站台看到战友时,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半小时后,我们赶到医院。战友王庆章,邸亚军,尹红早已等候在医院门外。由于各位战友的超前行动,我们很快便看上了医生,做了各项检查顺利地看完了病。此时我才知道早上6点钟王庆章夫妇就来到医院排队挂号,联系招待所住宿等事宜。邬连长等战友也早在列车到达天津前就早已守候在站台接站。真是辛苦了这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37连战友啊!张金生在天津治疗期间,田杰战友正值第二次手术恢复期,病中的田杰打电话到医院问候病情。北京战友:马庆来,李友珍,杨文义,英玉兰,张有信,陆静克,张东立,孙志强,张继勇,马二龙,高空空11人得知从天津市北上至哈尔滨市,火车需走行1235公里。哈尔滨再向北306公里,到达以烈士名字命名的赵光镇。出赵光镇沿砂石公路南行26公里是三十六连。由此再向东过了三道木桥,走到路尽头儿,距三十六连约4公里处,便是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七团三十七连了。1968年9月29日下午,一趟天津开来的知青专列停靠在赵光站简陋的站台上。敞蓬汽车把我们师院附中和佟楼中学150人拉到三营二十九连,集中参加为期一周的新兵连学习。因建场时间有先后,各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不一。当地流行一句口头禅:一通北,二黎明,誓死不上东方红。即七团一、二、三营。当时的三营三十七连建队最晚,地势低洼,喝的是混浊的地表水,条件最差。当其他连队的秋收先后顺利结束,三十七连的大豆还站在雨雪交加的黑土地上。学习两三天后,新兵连全体去三十七连支援割豆子。一周后我们被分配到三营的各个连队。冥冥之中,似有种神奇的力量在召唤,我和张靖璋,王庆章,杨培兴等已分配到其他连队的校友纷纷跳上三十七连接人的胶轮车。后来一数连男带女共22人,为三营各连队天津知青人数之冠 。68年三十七连迎来两批哈尔滨、一批天津知青。69年来了上海两批、北京三批。连队知青人数突破200人,加上老职工近50户,这就是三十七连的人力资源,这就是三十七连年年完成“农业学大寨、”“农业生产上纲要”,战天斗地的主力军。春种、夏锄、秋收、冬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闭塞的交通条件下,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经过七月流火的烧冶,十二月风雪的锻打,铸就了三十七连人扎根基层、自力更生、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品格和坚毅风骨,他让我们全体知青终生受用。
家境还比较贫寒。
我呀常常在梦中期盼,
期盼着父亲能买个玩具给我玩。
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期盼,
期盼着能加入少先队,
这期盼呀终于实现,
“六一节”红领巾飘在我胸前。
上初中的时候正逢遭灾三年
天天忍饥的我呀,
和大家有着一样期盼,
期盼着吃上一顿饱饭。
上高中的我也有个期盼,
期盼着能考上大学,
谁知一场“大革命”,
期盼沉寂在无底深渊。
没了期盼的我和我们,
去了黑龙江屯垦戍边,
眼望着万顷农田,
黑土地度过了青春的十年。
黑土地生活着的我和我们又有了期盼,
春天播下麦种期盼着发芽,
秋天面对无边的金色麦海,
期盼着又是个丰收年。
冬季来了有个甜美的期盼,
买好南下的车票,
准备好一些土特产,
期盼着和父母过个团圆年。
终于有一天圆了大家的期盼,
一纸文件让我返城回迁,
高兴的几天未眠,
离别时却没有和黑土地道一声:再见。
返城后的我呀又多了几个期盼,
期盼着赶紧有个工作,
期盼着成家、生子和“充电”,
皆因已经到了“而立”年。
时间一晃四十年,
随后的几天之中,问候、慰问的电话、短信从京、津、沪、哈纷纷传来。陈桂芬、范琪君等上海姐妹不仅汇款相助,还在网上传来治癌偏方。2008年6月29日,一封主题为“哈尔滨战友的祝福”的email发到我的邮箱:今天37连哈尔滨战友聚会,略表一点心意,希望田杰同志早日康复。李桂兰已把大家的3000元寄给你们,希望这点心意能为你尽绵薄之力,以解燃眉之急!请多多保重身体,有机会再相聚!
名单如下:(数目略去)
肖日华 赵笑然 黄淑燕
申桂英

猜你喜欢